|
蘭州拓展訓練公司——深化和拓展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 |
|
2017-8-30發布 |
上篇:蘭州拓展訓練公司認為一個公司要發展,一支富有激情的團隊也是必不可少 下篇:蘭州拓展培訓公司——會玩!國乒女隊進行拓展訓練 打團隊真人CS(圖) |
文化軟實力主要的功能是什么?那就是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謀劃力、引導力、意志力。任何國家缺少這六種力,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國。與此同時,這六種力又并非截然分開、毫無交集,而是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強化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促進這六種力的實現,僅憑少數學科從少數方向、少數領域著手難以實現,而必須構建平臺、加強協同,從以下方向推進。
理論根基。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指導理論越深刻、越完備、越有遠見,文化軟實力就會越深厚、越廣泛、越持久。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首先夯實理論根基。我們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聯系當代中國實際,借鑒西方文化軟實力研究的先進理論,創造性地建構科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軟實力理論體系。
靈魂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決定理想信念,決定人們對真假、美丑、善惡、是非的判斷標準。沒有理想信念或沒有遠大的理想信念,不分真假、美丑、是非、善惡的國家和民族,不可能有真理、公平、正義可言,不可能有精氣神,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要注重研究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統優勢。歷史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勵志修為、道德涵養、品格磨煉、認識世界、經世致用、用兵謀略、內政外交、治國理政等方面,有很多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論述。這是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厚資源。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一旦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并結合外來的先進文化,就會形成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魅力,成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獨特優勢。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研究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挖掘、梳理、創新、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做大做強自己的優勢。
精神道德。沒有井岡山精神,革命的星星之火就不能形成燎原之勢;沒有延安精神,就不能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持久戰,打敗日本侵略者;沒有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我們就不可能在一窮二白的國度里,迅速醫治好戰爭的創傷,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不管市場經濟多么發達,今日的中國多么富有,這些寶貴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都必須被繼承發揚,決不能丟掉放棄。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親和凝聚。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期,由于分配差距的拉大、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等問題的出現,社會矛盾問題凸顯;“疆獨”“藏獨”不斷制造民族分裂主義,不時制造暴恐事端;國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圖謀從未停止過,思想文化滲透有增無減。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在增強民族親和力、社會凝聚力上多下功夫,為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宗教主義和恐怖主義,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提供思想基礎、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法理保障。
廉潔公信。黨是否風清氣正、廉潔奉公,事關黨的生死存亡。各級政府是否勤政為民、取信于民,關系到老百姓是否擁護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實實在在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斷加大“打虎拍蠅”的力度,樹立了務實、為民、清廉的形象。與此同時,一些官員唯恐自己因工作中的新問題被舉報、被調查,而不作為、不進取,存在懶政、怠政、逃避責任等消極態度,這同樣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深化研究如何使黨保持廉潔,使政府公信力不斷增強,以深得人心、順應民意。
文化產業。文化產品具有意識形態和商品雙重屬性,文化產業則具有社會和經濟兩種效益。文化產業的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屬性和社會效益上。因此,如何使文化產品在創作、生產、傳播的各個環節上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重視意識形態屬性、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又使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和經濟效益得到充分體現,盡可能受到廣泛歡迎,贏得盡可能廣大的國內外市場,這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好的研究課題。
輿論引導。毛澤東同志指出,輿論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一定要去占領,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是要造成輿論。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包括輿論導向在內的意識形態工作時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邦伾锩薄鞍⒗髣邮帯彼l的政治動蕩和政權更迭無不是以“街頭革命”輿論戰開始,抹黑當局,擾亂民心,制造族群分裂,反對派在亂中奪權。因此,如何占領輿論制高點,進行正確引導,是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的一項極端重要的任務。
文化安全。當今時代,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交往越來越多,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交鋒日益頻繁。特別是互聯網發展迅猛,其海量、即時、互動、無界、無域、無孔不入的特點,使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發布者、思想傳播者、觀念制造者。網絡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為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對中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大開方便之門,他們利用互聯網,詆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動搖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損壞黨和政府的信譽,危害國家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必須著力研究國家文化安全問題,以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話語權力。話語權事關話題的設定、觀點的正謬、說理的策略、表達的技巧,涉及如何吸引和征服話語客體對象,贏得廣泛的支持和認同。如何把我們重視和關注的話題變成多數國家關心的話題,如何圍繞我們關心的話題提出正確的觀點,如何把握好度以贏得大多數受眾的贊同,如何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使人們滿懷興趣、心悅誠服地追隨我們的觀點主張?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下功夫解決好的問題。
國際形象。中國的國際形象既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既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山河是否秀美、城市是否整潔、鄉村是否衛生、經濟是否繁榮、科技是否先進等等,都是平面的形象;國家的政策是否公正合理、深謀遠慮,民族的文化是否博大精深、富有魅力,國民的文明素養和智力水平是否比較高,國內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否很強等等,都是立體的形象。國外對中國形象的觀察和判斷有什么規律,中國在樹立國際形象方面有什么經驗教訓,如何全方位提高中國國際形象、廣交國際朋友、創造良好國際環境,這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科學評價。物質硬實力是有形的、可以計量的,表現為物質力量的實力。多少架飛機、多少艘軍艦、多少門大炮、多少輛坦克、多少枚導彈、多少萬軍隊,都是可以計量清楚的,都是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則是難以量化的,表現為精神、情感、智慧力量的實力。對祖國的忠誠、對敵斗爭的勇敢、對事業的熱愛、干部群眾的團結和諧、戰略規劃的高明,都是軟實力,都是難以計量的。難以計量并非是說絕對無法計量。我們要對文化軟實力發展狀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僅有模糊的定性評價是不行的,需要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才能得出盡可能科學的結論,也才能為文化軟實力進一步發展提出更加切合實際的、比較精準的對策建議。因此,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和建設必須解決科學評價這一難題。 |
|
|
|
|
|